看電影、趕交流曾是一代人生活中的大事和樂事,在貧瘠的年代帶給人們無限的歡愉。
露天電影、物資文化交流漸行漸遠,其在人們的記憶里歷久彌新。
——編者
去年中秋節(jié)前夜,忽然看到小區(qū)小廣場上掛起了銀幕,擺了二三十把小木椅,準備放電影。旁邊桌子上擺著月餅、葡萄、西瓜、蘋果、瓜子、香蕉等,供居民邊看電影邊品嘗。廣場北邊懸掛著橫幅“舉國上下慶中秋,家和國盛萬事興”。在中秋國慶雙節(jié)來臨之際,小區(qū)物業(yè)組織了一場暖心服務(wù),放一場老電影,過一個別樣的中秋節(jié)??粗煜さ你y幕、放映機、小木椅和品著月餅、水果、瓜子的大人小孩,感慨萬千?,F(xiàn)在生活好了,人們的文化生活豐富了,電視、手機、電腦應(yīng)有盡有,畫畫、唱歌、彈琴、走秀、廣場舞等業(yè)余生活多姿多彩,但露天看電影還是比較稀罕的,而且又是看的老電影,這熟悉而又親切的畫面勾起人們滿滿的回憶,仿佛又回到那個對電影著迷的純真年代。
一
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沒有多少娛樂生活,小孩放學(xué)后得放羊、放牛、割豬草,傍晚,好不容易干完營生可以出去玩兒了,可那時也沒什么好玩兒的,無非是跳皮筋、抓齒齒、彈溜溜、滾鐵環(huán)、跳房子、捉迷藏等,雖然沒有像樣的玩具,但玩兒得也是不亦樂乎。說起看電影,那真是奢侈,一年也看不了幾場,全公社就一臺放映機,多少個村在爭,爭不上的,打架的、鬧事的、告狀的時有發(fā)生。輪到哪個村了,哪個村的人早早地就把機器搶拉回去,生怕被別村的人半路劫走。那時的放映員有的雖然是臨時工,但也特別牛,有了好片子,先在哪個村放,他們說了算。放映員權(quán)力大,去哪個村放電影,哪個村便好吃好喝好招待,“驢吉普”(過去的毛驢車)接送,還能得到大姑娘小媳婦的追捧,好不威風(fēng)!
每當(dāng)村子里掛起白底紫邊的大銀幕時,全村人就像過年一樣,大人小孩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互相熱烈地傳送著喜訊。從聽說村里要放電影開始,全村人就天天滿懷期待,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干活兒也更麻溜賣勁兒了。
“咱們村放電影了,咱們村放電影了……”拉放映機的車一進村,孩子們就滿村子邊跑邊喊。不一會兒,消息就傳遍全村。一時間,家家戶戶炒瓜子大豆的噼噼啪啪聲、大人喊小孩喂牲口的聲音以及人們搬土坷垃小板凳占座位的呼叫聲此起彼伏,人們都在為看一場期待已久的電影而忙碌著、快樂著。
夜幕降臨,放映機發(fā)出吱吱的響聲,這聲音熟悉又親切,一束通明的白光劃破漆黑的夜空,投向?qū)挻蟮你y幕,星星也快活地眨著眼睛。銀幕動起來了,銀幕會說話了,大家興奮地用手指著,互相呼應(yīng)著,傳遞著憋了好久的喜悅。不管演什么,也不論看懂看不懂,人們總是目不轉(zhuǎn)睛,凝神靜氣地盯著銀幕看,不肯錯過半個鏡頭。如果遇上找對象的鏡頭,那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也會在黑暗中羞澀地偷偷瞄上喜歡的人幾眼。電影演完了,第二天再看放映場,滿地的瓜子、大豆皮和凌亂的土坷垃,但那也是幸福的場景,人們久久不愿清理,盼望下一場電影能早早來臨。
二
有時為了看一場電影,也搞不清演啥,追上跑唄,有時五六里,有時十幾里,跟在哥哥們屁股后面,深一腳淺一腳,走渠陂,穿坷垃地,跨水渠,真是跋山涉水,連走帶跑,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地到達目的地。但一看到那熟悉的銀幕,一切辛苦和勞累全拋到九霄云外,只希望電影馬上開演。電影《小花》故事情節(jié)曲折感人,兩名“小花”模樣俊俏,青春洋溢,哥哥趙永生勇敢?guī)洑?,電影一開演就深深打動觀眾,觀眾的心隨著劇情起伏,電影插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和《絨花》凄美動聽,更是揉碎了觀眾的心,看得大伙兒一會兒為妹妹找不到哥傷心流淚,一會兒又為妹妹救哥印血石級而揪心。即使看完已是凌晨,仍然十分精神。從此癡迷追星,要電影海報、買《大眾電影》成了生活中奢侈的一部分。
有時跑上十多里路,到了地方,一看,又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雖然看過幾遍,但還是哭得稀里嘩啦,劇終了還在哭。
后來,我們村出了一名放映員。有時好電影來了,不管先輪哪個村放映,我們村的人都是先睹為快。大白天把俱樂部的門窗圍起來就播放,什么《三個和尚》《孫悟空大鬧天宮》《保密局的槍聲》《瞧這一家子》等,看得那叫一個過癮。幸運的話還能偷偷向放映員要幾張海報,貼在家里墻上,日看夜瞅,百看不厭,邊看邊想自己的偶像和電影里的情節(jié),晚上睡覺都能樂醒。
看電影,過去更多的是人們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種享受,給幾代人留下無盡美好的回憶?,F(xiàn)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影世界早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進影院看電影,坐著舒適的高靠背座椅,再也不用土坷垃當(dāng)?shù)剩崎e地欣賞著大片,多了一份寧靜,卻少了往日的那種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