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小雨淅淅瀝瀝,天氣微涼,家住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烏蘭花鎮(zhèn)82歲的“草原額吉”都貴瑪望著窗外的雨還惦念著生病的扎拉嘎木吉,在微信中再三詢問:“吃完睡下了吧?身體咋樣?孩子們都好吧?”扎拉嘎木吉已經(jīng)年過六旬,是都貴瑪曾經(jīng)撫養(yǎng)的“國家的孩子”之一。當天,“石榴花開·籽籽同心”網(wǎng)絡(luò)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都貴瑪?shù)募抑?,聽她講述與28個“國家的孩子”的故事。
翻看相冊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國發(fā)生大面積自然災害,物資匱乏、食品短缺,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兒院里聚集了大量孤兒。這些孩子普遍營養(yǎng)不良,面臨疾病和死亡的威脅。在周恩來總理和時任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主席烏蘭夫的安排下,來自上海、常州等地保育院的約3000名孤兒分批通過火車被送到了內(nèi)蒙古,交給牧民撫養(yǎng),他們被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孩子”。其中有28個孩子被送到了四子王旗保育院,作為保育員的都貴瑪就這樣成為孩子們認識的第一個“草原額吉”,彼時她才19歲。穿衣服、煮牛奶、洗尿布、哄睡覺……都貴瑪每天忙得四腳朝天。有時候孩子生病了,她還要深夜獨自騎馬冒著凜冽的寒風和被狼群圍堵的危險,奔波幾十里去找醫(yī)生。在都貴瑪?shù)木暮亲o下,28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全部存活了下來,先后被牧民們領(lǐng)養(yǎng)走。都貴瑪用真情付出詮釋了大愛無疆,為民族團結(jié)進步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獲評“中國十杰母親”“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2019年,都貴瑪被授予“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
都貴瑪用手機看新聞
如今,28個“國家的孩子”已扎根在這片哺育他們的草原上,成家立業(yè)兒孫滿堂,和都貴瑪仍然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他們心中,都貴瑪是他們永遠的額吉。孫保衛(wèi)是都貴瑪撫育過年齡最小的一個,后來被河北支邊的一對夫婦收養(yǎng)?!爱敃r年紀太小,很多事沒有印象。直到上初中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身世,才知道我的第一個額吉是都貴瑪額吉?!睂O保衛(wèi)告訴記者,和普通人相比,他出生即成了孤兒是不幸的,但換一個角度看卻又充滿了幸運,幸運成為“國家的孩子”,幸運遇到都貴瑪額吉,遇到視他如己出的養(yǎng)父母。
都貴瑪當天身穿紫色蒙古袍,頭戴橘紅色頭巾,看上去很精神。她說,這身行頭是她最喜歡的,每次出席隆重場合都會這樣裝扮。雖然已經(jīng)82歲了,但是都貴瑪智能手機玩得很“溜”,見到她時,她正用手指在屏幕上劃著看新聞?!吧眢w健康,頭腦清晰,依然還和牧區(qū)一樣的生活習慣,每天吃點肉喝喝奶茶,上網(wǎng)看看新聞,有重要的內(nèi)容就在筆記本上記下來。”都貴瑪說著,拿出一個黑色的筆記本展示給記者看,只見上面用蒙古語密密麻麻記錄了各類時事新聞和她的一些感受。
整理冬天的衣服
搬進樓房的都貴瑪很惦念家鄉(xiāng)的草原,就在前幾天,她還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200公里外的牧區(qū),在老房子前拍了一張照片保存在手機相冊里。她也會時常在“國家的孩子”微信群里和兒女們語音聊天,拉拉家常,囑咐他們好好工作,成為下一代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