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国产911精品视频_亚洲午夜AV一区精品福利无码_久久96热情精品国产高清_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精品

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zhàn) | 在磴口,每個人都是治沙人
發(fā)布時間:2024-04-25 09:31:00 編輯:雷麗娜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

  4月2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五版刊發(fā)《在磴口,每個人都是治沙人》,聚焦75年來磴口縣和荒漠化“硬磕較量”,矢志不渝、滾石上山、久久為功,闖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成功道路,為世界荒漠化防治貢獻出“系統(tǒng)防護,全域治理,科技賦能,產(chǎn)業(yè)支撐”的磴口模式。


  在中國防沙治沙作戰(zhàn)圖上,內蒙古自治區(qū)磴口縣的位置十分醒目:位于我國干旱、半干旱區(qū)分界線上,居三北地區(qū)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中部核心地帶、黃河“幾字彎”的“彎頭”,是中國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

  被譽為“守沙要塞”的磴口,西面是“虎視眈眈”的烏蘭布和沙漠,東面為“天下黃河,唯富一套” 的河套平原,“要塞”失守則“糧倉”不保。

  75年,這座縣域小城從誕生之日就和荒漠化“硬磕較量”,矢志不渝、滾石上山、久久為功,闖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成功道路,為世界荒漠化防治貢獻出“系統(tǒng)防護,全域治理,科技賦能,產(chǎn)業(yè)支撐”的磴口模式。

  孩提時代,巴彥高勒鎮(zhèn)舊地村黨支部書記田金元就在家門前的林子里玩耍,這里是他和伙伴們的樂園。父輩告訴他,林子其實是一條長308華里、寬100米的林帶,由第一任縣委書記楊力生帶領大伙兒營造,目的是抵御不斷東侵的烏蘭布和沙漠。

  烏蘭布和,蒙古語意為“紅色公?!薄=倌陙?,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公?!泵擁\滾滾東侵,吞良田、毀房屋、造風沙,每年還將7000多萬噸泥沙注入黃河,威脅安瀾。

  新中國成立后,磴口人民苦戰(zhàn)10年,在大漠邊緣建起308防沙林帶,猶如一道綠色屏障,擋沙東進、阻沙入河,也由此誕生“不畏艱難、負重前行,團結拼搏、敢于勝利,繼往開來、永不止步”的308精神。

  “這幾棵大樹就是那時候栽的,我1957年出生,它們的年歲比我還要長?!碧锝鹪钢孱^那幾棵粗大的旱柳動情地說。他身后不遠處,20年前栽植的高大楊樹正值青春,他身旁,剛種下的小樹苗生生不息。

  308防沙林帶,是磴口模式的起點。它像一枚綠色火種,不斷向大漠深處延伸,又像一面精神旗幟,在一代代磴口人手中傳遞。

  “沿著308防沙林帶,鋪設草方格、種下灌木叢,堅韌的磴口人民不斷把綠色向沙漠縱深推進?!表憧诳h防沙林林業(yè)管護中心副主任何文強說。多年來,磴口縣以生態(tài)建設統(tǒng)攬全局,全面實施“生態(tài)立縣”戰(zhàn)略,國家“三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重大生態(tài)工程的實施,成為沙漠治理的“加速器”。

  如今,沙漠面積高達77%的磴口,“公?!敝共剑G染大漠。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只有5萬多株小老頭樹到210萬畝沙漠披上綠裝,從畝產(chǎn)糧食不到百斤到良田萬頃、瓜果之鄉(xiāng),從“小風眼難睜、大風活埋人”到風來不起沙,磴口迎來改天換地的奇跡,打開嶄新的敘事篇章。

  磴口縣副縣長韓瑞介紹,75年來,經(jīng)過磴口人民的不懈努力,烏蘭布和沙漠東緣已向西撤退15至25公里,真正實現(xiàn)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綠,一進再進;沙,一退再退。人與沙的較量,不僅是空間的交鋒,更是精神的對壘。

  “治沙愚公”謝恭德,帶領鄉(xiāng)親在沙窩里造林開荒,提高糧食產(chǎn)量,花甲之年又承包5000多畝荒漠將其變成綠洲;勞模王曰虎,帶頭治沙造林、25年如一日護林,徹底改變了家鄉(xiāng)十種九空、沙逼人退的舊貌;林業(yè)標兵韓應聯(lián),每年有2/3時間守在沙漠,做項目調研、搞造林技術研究,為沙漠生態(tài)治理提供了大量一手資料……

  在磴口,每個人都是治沙人,防沙治沙早已深深印刻在他們生命的基因里。

  2024年春,東風陣陣,紅旗獵獵。在因“綠進沙退”而形成的新的烏蘭布和沙漠東緣,一條喬灌草結合的“新308鎖邊林帶”正在加緊建設,未來將成為屹立于沙漠的又一道“綠色長城”。

  仲春時節(jié),磴口縣的廣場上、河湖畔、田野里,桃花盛開粉白如霞,萌發(fā)的綠意即將噴薄而出。這是70多年前不曾有的顏色。

  在磴口縣,有農(nóng)田的地方,四周必有防護林,高大喬木林圍繞一片片方形農(nóng)田四周而生,將165萬畝耕地緊緊護住。

  “農(nóng)田防護林網(wǎng)是磴口防沙治沙體系的核心,也是保護農(nóng)田、基礎設施、城鎮(zhèn)的最后一道防線?!敝袊謽I(yè)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yè)實驗中心副主任張景波介紹,“磴口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科技支撐和地方生產(chǎn)實踐緊密結合。相當于‘前店后廠’,磴口是個巨大的試驗場,實驗成果全國共享?!?/p>

  75年來,磴口縣林草覆蓋度從0.04%提高到37%以上,重度沙化土地減少78%,向黃河年輸沙量降低94.7%。

  “磴口模式實現(xiàn)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完美融合,成為河套平原系統(tǒng)治理的典型案例?!敝袊謽I(yè)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盧琦評價。

  今天,磴口已在沙漠腹地種植了9700多萬棵沙生樹木,將23萬畝沙漠改造成優(yōu)良草場,2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披上綠裝,形成了種養(yǎng)加一體化循環(huán)產(chǎn)業(yè)鏈,“烏蘭布和沙漠限定”有機奶名揚四海,磴口縣也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奶生產(chǎn)加工基地。

  “沙害”變“沙寶”,“沙窩”變“金窩”,拓展生態(tài)價值空間。91家企業(yè)“搶灘登陸”烏蘭布和沙漠,有機種植養(yǎng)殖業(yè)、特色林果業(yè)、中草藥材等產(chǎn)業(yè)蓬勃興起。截至目前,全縣沙產(chǎn)業(yè)年產(chǎn)值突破10億元,累計吸引社會資金75.5億元,完成生態(tài)治理面積80多萬畝,打造出一個“防沙治沙+沙產(chǎn)業(yè)”的沙漠樣本。

  75年,幾代磴口人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將“守沙要塞”變?yōu)椤熬G色屏障”,有力阻斷烏蘭布和沙漠向黃河和河套“糧倉”,乃至華北地區(qū)侵襲的通道。

  (王宇天 許曉嵐 霍曉慶 薛來)

 ?。ㄞD自《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年4月24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