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在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扎蘭屯賽區(qū)氣象臺,燈光通明,人們緊張忙碌。成排的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溫度、濕度、風力等變化曲線。作為“十四冬”重要比賽場地的金龍山滑雪場,6條雪道的天氣情況一目了然。在前方賽事氣象服務保障人員身上,可以感受到“冬奧溫度”。
跟風較勁 就得爬山
“出發(fā)!到賽道上看看風的真實狀態(tài)是怎樣的,檢驗預報得準不準?!彪S著當天第一份預報發(fā)出,前方氣象服務組的王穎披上外套。
四年前,在張家口崇禮,王穎是冬奧氣象預報團隊中最年輕的預報員之一,如今,她已擔負起帶領扎蘭屯賽區(qū)現(xiàn)場服務團隊的重任?!案L較勁”是她每天的工作重點之一。
跟隨預報員來到“十四冬”賽道,隨著向上攀爬,被冷風打過的臉頰由絲絲涼變得有些刺痛。迎面飛馳而過的,是提前來訓練的運動員們,雪道上留下絲滑弧線和深深足跡。
“今年‘十四冬’在家門口舉行,有種要交‘答卷’的感覺?!鄙頌楹魝愗悹柋镜厝说耐醴f說。
顯然,這個春節(jié),王穎面臨的壓力不小。
“技巧類滑雪項目賽事必備三大要素——場地、醫(yī)療救護、氣象服務?!痹m屯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副局長、負責競賽組工作的連永平說,賽事對風速、溫度的要求非常高,準確的天氣預報決定了賽事能否正常進行,更關系到運動員的安危。
扎蘭屯位于大興安嶺東南部,這里的氣溫相比東北其他地區(qū)較為舒適。但冷空氣越過大興安嶺后何時減弱?減弱到什么程度?準確、定量回答這些問題是一大考驗。
“預報員都是要上山,一步一步從山腳到山頂,去體會和分析每一條賽道的地理特征、每一個氣象點位的氣象要素變化特點。”曾經(jīng)服務過北京夏季奧運會、北京冬奧會,被預報員們比作“定海神針”的首席預報員時少英,這次作為特聘專家又前來赴約。如今,王穎帶領團隊爬山的一幕,仿如當年時少英帶領預報員在延慶海坨山上一樣“昨日重現(xiàn)”。
“涼城賽區(qū)障礙追逐賽道所在的山,山脊最高2000多米,類似延慶賽區(qū)的海坨山,而喀喇沁賽區(qū)的山則是1500多米,賽道是在山的陽坡還是陰坡,情況都不一樣?!闭f起爬過的那些山,時少英用手比畫著給5個賽區(qū)做了一次立體建模。
這次,她把自己比作“搜索引擎”:輸入新賽道,融合自身山地氣象理論知識、局地天氣預報經(jīng)驗,反復訂正賽道上每一個點的氣溫、風向風速、相對濕度等變化情況,輸出綜合預報結(jié)論。
事實上,在北京冬奧會之前,我國山地氣象學幾乎是一片“空白”。正是時少英這批氣象工作者,通過長達五年的冬奧氣象服務集訓及賽事保障實踐,逐漸建立起復雜地形條件下山地氣象預報的業(yè)務體系?! ?/p>
這支隊伍中的很多人,如今再次匯聚于“十四冬”的賽場。
冬奧技術 綿延傳承
滑雪登山項目是2026年米蘭冬奧會的新增賽事,也首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亮相“十四冬”。在賽道旁,記者看到,激光測風雷達和微波輻射計像“守衛(wèi)”似的時刻緊盯賽道,轉(zhuǎn)動“眼球”開展精細化捕風、測溫作業(yè)。將激光測風雷達用于冰雪賽事保障,在國內(nèi)首現(xiàn)于北京冬奧會。
圍繞賽事氣象預報“百米級、分鐘級”要求,氣象部門在全部賽區(qū)共布設天氣雷達6部、自動氣象站29個、激光測風雷達2部、輻射站4個、微波輻射計1部和1套地基遙感垂直觀測系統(tǒng)。自治區(qū)氣象局自主研發(fā)氣象預報技術成果5項,引入北京冬奧預報技術成果2項,均已應用于資格賽。
“賽事能順利舉辦,靠的是氣象部門參照北京冬奧會標準,做了大量工作?!边B永平說,根據(jù)預報,扎蘭屯賽區(qū)大跳臺競賽團隊決定單板公開組訓練、決賽及后續(xù)賽程向后推遲一小時,將原本定的訓練延期一天。
根據(jù)氣象條件調(diào)整賽程,對內(nèi)蒙古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趙斐來說并不陌生。兩年前,在北京延慶,作為從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氣象局抽調(diào)的預報員,他曾多次經(jīng)歷這樣的場景。結(jié)束“冬奧周期”后,趙斐作為首席預報員,多次負責神舟飛船返回著陸等重大氣象服務任務。
而要做出精準預報,不僅需要這批參與過冬奧會保障的預報員。氣象部門組建了282人的技術團隊。其中,有從北京、河北、黑龍江等地抽調(diào)的冬奧會氣象專家,還有內(nèi)蒙古各地的年輕氣象工作者。“十四冬”為他們搭建起學習、溝通的平臺,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經(jīng)驗在更大范圍得到傳承。
熱鬧一天的雪場寂靜下來,氣象臺工作人員仍在熱鬧地交流,開展每日總結(jié)?!坝械娜说?3時都不走。咨詢、討論、復盤,大家都很珍惜這次經(jīng)歷。”趙斐說。
“十四冬”的許多比賽項目將從大年初六揭開帷幕,因此,許多預報員都不能回家過年。從初一起,就要在賽場駐守。與家人分離、高強度工作壓力……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習以為常。
如果算上冬奧會的經(jīng)歷,這將是趙斐第5次在冰雪賽場中過年:“回到家鄉(xiāng)‘主場’,既激動又感到責任重大。我們已準備好了!”
內(nèi)蒙古日報•草原全媒記者:石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