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jié),行走在烏拉特后旗大街小巷,處處都能見到志愿者活動的身影。一場場接地氣、冒熱氣的理論宣講,一次次有溫度、有深度的惠民服務,一條條增顏值、提氣質的實踐舉措……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猶如陣陣清風,吹拂著每一個角落,浸潤著群眾的生活。
今年以來,烏拉特后旗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著力破解“做什么、誰來做、怎樣做”問題,按照“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整合各種資源,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拓展實踐內容,有效發(fā)揮了引領思想、服務群眾、培育文明的積極作用,促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
舉辦民族服飾制作培訓班
志愿者指導孩子做手工
志愿者為社區(qū)行動不便老人義務理發(fā)
志愿者為公益林地安裝圍欄
開展宣傳
烏蘭牧騎隊員深入牧區(qū)巡演
構建三級實踐陣地 文明力量“聚沙成塔”
文明是一個地方的靈魂和標志。近年來,烏拉特后旗著力深化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深入推進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聚焦群眾需求,精心培育一大批志愿服務品牌,扎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今年7月,位于潮格溫都爾鎮(zhèn)舊派出所院內的潮格溫都爾鎮(zhèn)志愿者驛站改建完成。從此,在烏拉特后旗后山地區(qū)活動的寶音志愿服務協會、北山羊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的近千名志愿者有了屬于自己的“娘家”和“加油站”。
潮格溫都爾鎮(zhèn)志愿者驛站是由烏拉特后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潮格溫都爾鎮(zhèn)黨委政府共同為廣大志愿者們建設打造的一處集辦公、學習、宣講、展示、活動、便民等功能于一體的新陣地,致力于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烏拉特后旗志愿服務大平臺大體系。
“這里既是我們志愿者開展工作的重要陣地,也是展示文明志愿服務工作的重要窗口,現在很多工作都放在這里做。”寶音志愿者協會成員潘寶德說。
今年以來,烏拉特后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各文明實踐所站開展了新一輪文明實踐所站建設自查整改工作,完成了對各文明實踐所站的二次評估。全面整合現有陣地資源、突出紅色陣地屬性、突出標識標牌張掛,完成了1個中心、6個所、62個站(含2個綜合站)的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鞏固提升工作。打造文明實踐廣場2處,在山后地區(qū)新建志愿者驛站1個、草原驛站3個,探索“三站共建”文明實踐聯合站2個,文明實踐紅色陣地延伸到了群眾所在的每一個角落。
“今年,我們持續(xù)開展了學雷鋒志愿服務集中示范活動、志愿服務隊伍培訓、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負責人文明實踐理論培訓、志愿服務項目策劃實操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們還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站選樹工作,確定了旗級示范所2個、示范站8個,通過示范所站選樹助推文明實踐所站爭先創(chuàng)優(yōu)、提質升級?!睘趵睾笃煨聲r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李海源介紹說。
播撒文明種子 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隆冬臘月,天寒地凍。位于巴音寶力格鎮(zhèn)惠民社區(qū)的巾創(chuàng)圖克民族服飾制作培訓基地內卻暖意融融。該培訓基地講師、惠民社區(qū)黨支部委員、婦聯主席蘇林嘎正給學員講解蒙古族服飾的制圖和裁剪知識。
為打破就業(yè)困難人員、下崗失業(yè)人員、陪讀家長等群體的就業(yè)局限性,同時滿足社區(qū)居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巴音寶力格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惠民社區(qū)開辦了巾創(chuàng)圖克民族服飾志愿服務項目。“我們主要以‘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員掌握民族服飾制作的核心技能,從而進一步提高就業(yè)競爭力?!碧K林嘎告訴筆者。該志愿項目從2020年8月第一期公益培訓班開班以來,至今已開展了8期,培訓學員達350余名。對于培訓班學員生產出來的成品,惠民社區(qū)志愿者們還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的方式幫助他們,三年來累計回收成品500多件,銷售金額達6萬余元。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基礎,將敬老愛幼、助殘幫困、清潔家園、文明勸導、助農服務等主題結合起來,志愿者隊伍成為播撒文明種子的使者,引領社會向上向善。
巴音寶力格鎮(zhèn)查干烏林社區(qū)積極打造“中國紅”青年志愿服務品牌,引導社區(qū)居民利用自己的職業(yè)、特長等優(yōu)勢,采取一周一升旗、一周一活動、周周有講座等形式,開展志愿服務,履行政策宣傳學習、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鄰里糾紛調處、關愛弱勢群體、關心青少年成長、平安創(chuàng)建等職責。
烏拉特后旗烏蘭牧騎志愿服務隊深入基層一線開展“送歡樂、送文明”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將貼近群眾生活的原創(chuàng)文藝作品送到抓絨打草、栽苗澆水現場,在為群眾送去文藝大餐的同時幫助農牧民開展農牧業(yè)生產。
巴音寶力格鎮(zhèn)納林社區(qū)文藝志愿服務隊伍將惠民惠牧政策編排到快板、小戲、三句半等文藝節(jié)目中,深入各居民小區(qū)開展文藝巡演,讓社區(qū)居民在觀看文藝節(jié)目的同時了解了各項惠民利民好政策。
巴音前達門蘇木鐵姑娘志愿服務隊在生產閑暇之余走進牧民群眾家,以故事會的形式追憶過去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激勵大家傳承優(yōu)良傳統、艱苦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生產。
今年以來,烏拉特后旗積極開展黨的理論知識宣傳、惠民政策宣講、法律知識普及、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關愛老年人、義診咨詢、家政服務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800多場次,參與志愿者5000多人次,服務群眾10萬人次。通過聚焦幫扶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批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擦亮了自己的品牌。同時,群眾們的贊譽也紛至沓來。
如今,在田間地頭、戈壁草原、大街小巷,一抹抹“志愿紅”“志愿藍”“志愿綠”,成為文明行為的引領者、勸導者和宣傳者。烏拉特后旗廣大干部職工和志愿者已成為困難幫扶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處處可及、人人參與。接下來,烏拉特后旗各地將積極行動起來,依托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傳播新思想、弘揚新風尚,讓群眾在活動中提升文明素養(yǎng),讓文明實踐為群眾美好生活“加碼”。
短評
小陣地釋放大能量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創(chuàng)建工作,是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培育社會文明風尚的重要舉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整合各方力量資源,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中心,更是引導人們堅定自信、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信仰中心。
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往實里走,就要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群眾福祉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群眾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活力源泉,沒有群眾的廣泛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就是“空殼子”。群眾有需要、有訴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回應,實現志愿服務的有效供給,就能夠讓更多群眾產生浸潤其中的體驗感、樂在其中的成就感、受惠其中的獲得感。
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不是“一陣風”,不能“運動式”“扎堆式”搞活動。通過常態(tài)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烏拉特后旗以春風化雨的行動、示范引領的活動、暖心貼心的服務、潤物無聲的氛圍,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洗禮、得到教育、獲得實惠。陳榮/文
圖片由烏拉特后旗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