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面筋與昭君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昭君面筋”,美女、美食,美美與共,是否是你向往的詩與遠方?
面筋,因食材選用面之精華,且色澤鮮亮、晶瑩剔透,狀如皮筋,筋道而富有彈性,因此長期以來又有“面精”之稱。北方地區(qū)喜涼拌而食,故陜甘寧一帶又稱“涼皮”或“涼皮子”,河套地區(qū)稱“釀皮”。
面筋古已有之,可謂中華傳統(tǒng)美食。《紅樓夢》第六十一回中便有面筋這道美食的描述:“前兒小燕來,說‘晴雯姐姐要吃蘆蒿’,你怎么忙的還問肉炒雞炒?小燕說‘葷的因不好才另叫你炒個面筋的,少擱油才好’?!笨梢姡菚r面筋就因口味清淡素雅,而為不少女子所喜食。時至今日,全國很多地方仍將其作為地方名小吃,比如江浙一帶的油面筋、天津的紅燒肉面筋等,而我卻覺得還是河套地區(qū)的面筋更好吃。
河套面筋食材好,好食材自然出好味道。著名的拉面大師厲恩海遍訪全國各地,最終找到了河套面粉。他用1公斤河套面粉拉出了2097152根拉面,創(chuàng)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由此可見河套面粉的品質(zhì)無與倫比,用它制作的面筋,面香濃郁、勁道爽口,食之唇齒留香、回味無窮。央視二套“小吃中國”欄目就曾播過“河套名小吃”——面筋。
說起面筋,它很有可能與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昭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據(jù)史學(xué)家和文物工作者考證,昭君出塞后,曾隨丈夫呼韓邪單于在河套地區(qū)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關(guān)卡雞鹿塞生活多年。傳說,在此生活期間,昭君非常想念母親做的米粉,可塞外沒有大米,只有石磨面粉,她就仿照米粉的做法,讓仆人把面粉和成面團,反復(fù)在水里揉搓,待面糊沉淀、過濾后,把濾液均勻地澆在鐵盤上,放置于開水鍋中。幾分鐘后,鐵盤中的濾液就變成了亮晶晶的薄皮。昭君讓仆人把剩余面糊揉成小團,放在蒸籠上。片刻工夫,面團開出一朵朵蜂窩狀的“小花”,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昭君又命人將晾涼的薄皮切成細長條,把開著蜂窩狀“小花”的面團切成小塊,一起放在碗里,撒上切碎的時蔬,澆上各種調(diào)味湯汁拌均勻,沒想到,味道竟出奇地好。呼韓邪單于食后贊不絕口,為其取名“昭君亮皮”。后來,“昭君亮皮”逐漸演化為“昭君涼皮”。
小時候,在村頭偶爾能聽到“昭君涼皮”的叫賣聲,每每這時,我總要磨著母親,拿幾顆雞蛋或幾碗麥子換一碗來大飽口福。長大后,我偶爾會在交流會上聽到商販叫賣“昭君涼皮”。如今,這些記憶中的叫賣聲都隨著時光的流逝漸行漸遠。前幾年,巴彥淖爾市開展了一次河套最好吃面筋網(wǎng)上評選活動,我有幸參與其中。沒想到,活動評選出的10家最好吃面筋店,后來都門庭若市。現(xiàn)在的面筋之于巴彥淖爾,就像一個亮麗的美食名片,隨著物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逐漸走向全國各地。